2010年7月5日(周一)晨,玉树州民族中学全体师生正式在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复课,这意味着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心理援助日常工作正式开始。
我院师生从7月5日开始分批来到八一聚源中学开展援助工作,不仅保证这里每天有三位以上心理咨询师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而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为期两年的心理援助计划。
我是第三批来到这里做心理援助的研究生,听前两批同学说过这里的孩子单纯可爱。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我们发现了孩子们许多美好的天性。他们积极向上,心存感恩,天真活泼,真诚质朴。在学校领导的要求下,我们开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知心人。
随着咨询的展开,和学生走得近了,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因思乡;晚上蚊虫多,气候炎热影响休息、破坏情绪;面临高考,高中同学的心理压力很大。人际矛盾频繁出现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绘画这些方式,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心里抚慰;晚上学生放学回寝室,我们在积极陪伴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了放松训练和情绪疏导,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此外,我们承担了全校的每周六的心理健康课,根据玉树州孩子们的需要,我们将内容设计为走进四川,学习技巧,认识幸福,人际交往这几个方面,教学形式轻松活泼,生动丰富,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我们还抽选了十个班级的体育课,将他们带到精致装修的团体活动室,进行“运动中恢复”的团辅游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他们获得团体动力,感受到更多关爱。
8月30日,我们第三批心理援助团队要离开了,将接力棒交给第四批同仁。我们心里非常不舍,孩子们为了感谢我们,纷纷送来感谢的信,自编自演“文艺晚会“像模像样,让我深深领略了一番民族区小孩能歌善舞和重情感恩的美好天性。
虽然跟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相拥道别的时光已经走远,但这记忆成就了我生命的意义。
我决定,为玉树孩子们的心理援助工作继续努力。
编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