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宁婷 |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时间:2020-10-13 16:44:28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查看:1167



640 (1).webp (9).jpg


     宁婷,影视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长期担任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油画艺术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有多件油画作品参加全国各级美术展览并获奖,已有数篇论文和作品被国家权威核心期刊《文艺研究》、《美术观察》、《民族艺术研究》、《中国油画》、《四川戏剧》等发表。

    2014年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论文一等奖;2015年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教研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教师组二等奖;2017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教学新秀奖”;2019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优秀本科教学奖”2018年荣获第四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获四川省优秀公共艺术课程展示二等奖;2020年荣获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



     面对在线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激活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实质等效的质量?”是在线教学中引人深思的问题,宁婷老师以《摄影基础》课程为例,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宁老师秉持“学生中心,以审美能力和技能提升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始终围绕激活学生有效学习行为而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宁婷老师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


     通过雨课堂工具将原有摄影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原理等内容进行课前推送,以视频、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640 (1).webp (10).jpg
640 (1).webp (11).jpg

一、课程思政: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方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摄影基础》课程力图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引导学生透过摄影镜头讴歌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首先,以典型的摄影作品为例,充分发挥摄影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进而提高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次,让学生从拍摄实践中认识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体现社会生活、洞察社会形态,用自己的作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讲好身边的故事,消除低级趣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教学内容:从学的角度进行重构


1.以学定教


     “新课要教熟,熟课要教新,常讲常新”,在教学内容重构的过程中,首先是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在当今高度自动化的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拍照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很熟悉,但是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到什么拍什么、缺乏审美素养以及拍不出美感。


     其次,在课程内容设计时,以学定教,着重解决学生拍不出美感的实际问题,以审美为导向,运用绘画美学原理将原有以摄影技术为主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2.重构内容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它包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阶段。


(1)课前(记忆和理解阶段)

(2)课中(应用和分析阶段)


     主要讲授摄影艺术层面的内容,以经典绘画作品美学原理的运用为切入点,用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进而解读摄影作品中美感表现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课程与课程间知识内化与转化,打造环环相扣的知识链。



(3)课后(综合和评价阶段)


     根据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后拍摄练习及拓展思考,让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做出有说服力的评价,形成“在做中学、在做中思、在做中悟”的创新性思维。


640 (6).png640 (7).png

学生优秀作业


三、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1.互动讨论法


     基于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老师与学生进行的是隔空授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增加交互的设计至关重要,本课程采用雨课堂加腾讯会议嵌套的方式进行,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与学生多向交流、平等对话。


     对于理论教学环节,采取的模式为:案例探讨——理论学习——启发诱导——疑难解答——迁移延伸。本模式自始至终,都让学生运用摄影的基本法则和原理来分析具体案例,利用雨课堂的弹幕、投稿等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各抒己见,支持学生在老师所举案例基础之上探寻“新解”的尝试,允许出错、允许改错、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老师可以及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答进行投屏,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的模式为:实践操作——自我辩评——讨论对话——理论提升。本模式从实践始,到理论终,通过腾讯会议来进一步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并予以实时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行合一。


2.案例教学法


     教学的主体环节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始终以问题为导向,穿插了教师必要的点拨与讲解。教学中,不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分析摄影作品美感的表现,而是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典型摄影作品的赏析中,通过思考、讨论、争辩和教师适当地提示、诱导、点拨、讲解,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摄影作品美感表现的核心要素。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进而激活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



四、教学工具:完成学生学习数据的采集


     老师利用雨课堂工具实时有效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通过课前课后的推送,及时掌握同学们课下学习情况,针对少数同学不懂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大多数同学反映出的问题会在课堂进行集中讲解。课中用随堂测试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有效学习行为真正实现!



编辑: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