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校2024年“师行万里”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第二场主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时间:2025-05-27 09:50:51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查看:59

    2025年5月21日至23日,学校2024年“师行万里”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第二主题研讨会顺利开展本次研讨会围绕“形成性评价的创新实践主题采用分组研讨形式展开。在各组组长主持下,参培教师从不同维度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创新实践,共同探索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的新路径形成了富有价值的研讨成果。

    第一组教师立足多学科视角,重点研讨了评价标准的学科适配性问题。通过深入交流,小组形成了涵盖工商管理、环境工程、小学数学教育、纪检监察、工程数学等5个学科的评价案例模板。小组创新性地提出了“证据-诊断-改进”循环模型,制定了后期跨学科评价经验交流计划,为不同学科间的评价方法互鉴搭建了桥梁。

 

    第二组教师聚焦从教学假设到教学证据的转化路径。研讨中,教师们通过丰富的学科案例碰撞,提炼出形成性评价的三大核心要素:数据驱动决策、伦理责任嵌入和虚实场景结合。小组达成共识:各学科教学应当以证据为基点,实现从传统经验主导模式向现代精准优化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三组以课程教学案例为基础探讨课程考核多样化及学生学习成果检测的问题。尚庆红老师谈到,她的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评价包括在线学习、在线答题、上机实验、活跃度、期末考试等内容。课程考核以过程化、能力化考核为理念,体现了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课前、课中、课后每个阶段都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有效检测学习成果的闭环。

 

    第四组重点关注多元评价手段的动态跟踪应用。王恒老师分享的“篮球投篮动作分解观测点”方法,为技能类课程评价提供了标准化范例。小组总结指出,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必须贯穿“设计—实施—反馈—改进”的全过程,并提炼出不同课程类型的评价侧重点:技能类课程重“动作分解+即时纠错”、理论类课程重“问题链+逻辑验证”、应用类课程重“情境模拟+多方反馈”。

    第五组教师分享了丰富的评价实践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以赛促研”的评价模式。该模式通过将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竞赛-科研”的良性循环。小组特别强调,评价要注重过程性,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评价策略,即使对未取得显著成果的学生,也要重视其成长过程的综合评价。

    “师行万里”教师海外研修项目作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性的跨学科研讨、沉浸式工作坊等多元形式,系统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该项目将持续深化培训内涵,拓展活动载体,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

 

编辑:何莹雪   审核:张姝   终审:侯邦品